園區規劃的思考

物流園區規劃,是指對物流園區進行比較全面的長遠的發展計劃,是對未來整體性、長期性、基本性問題的分析和考良,并設計未來整套行動方案。物流園區規劃有別于國家與區域物流發展規劃,不同于工業或地產產業園區的規劃,它偏重于在較大規模的地域范圍內,土地布局與功能布局結合的科學性,偏重于園區建設發展的基礎條件規劃,更突出物流產業的特點以及相關產業發展的協調等要素規劃。
物流園區與城市產業依存度強,因此園區定位首當其沖便是分析產業規劃,明確園區類型,而決定其成敗另一關鍵因素為需求量分析,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同時我們需明確項目的風險和投入產出關系,并盡可能爭取相關政策支持。
園區規劃的要素
物流園區規劃的要素主要包括:
(1)所在地區的經濟發展與城市發展背景(如地區經濟發展與城市發展的現狀、發展規劃等);
(2)所在地區的物流業發展現狀(如資源分布、物流量及其分布、市場需求等);
(3)建設必要性與可行性分析;
(4)選址論證(園區選址合理性評估);
(5)定位分析(商業模式定位、經營行業定位);
(6)功能設計(業務模式設計、運營模式設計);
(7)布局規劃(園區總體功能分區組群、園區交通網絡布局、園區建筑平面布局);
(8)交通規劃(園區物流動線規劃、園區內外交通銜接與出入口規劃);
(9)信息系統規劃(園區管理信息規劃、園區業務信息規劃、園區運營平臺架構);
(10)支持保障體系規劃(園區運營規劃、園區管理組織、園區管理制度流程);
(11)建設發展實施方案(園區建設總體規劃、園區建設策略、園區建設模式);
(12)國內物流市場供給狀況分析;
(13)國內外各類企業對物流園區相關業務的需求;
(14)流園區的發展預測;
(15)物流園區的產業特征分析。


園區規劃的現狀
很多建成或在建的物流園區缺乏明確的目標定位,對園區建成后為誰服務、怎么服務、市場規模、潛在服務對象等類似問題,園區的規劃者們大多回答不明晰。很多物流園區只是提出要建成某某區域最大、輻射最強、帶動性最高等等模糊和不具有操作性的建設目標,結果帶來極大的盲目性。
現在許多地方政府都把物流園區作為城市向現代都市發展的一個重要內容進行規劃,但卻對本地的經濟、市場、產業布局沒有深入研究?,F代物流是市場高度發展、產業布局調整升級后自然形成的,但許多地方并不具備這種經濟發展的水平,因此雖然政府規劃有熱情,但就是沒有企業愿意參加,即使勉強參與,企業也只能是負債經營,無法有效開展業務。
在既有的物流發展規劃中存在諸多問題,主要體現為規劃缺乏宏觀高度,缺乏綜合性,布局不夠合理等,當前物流園區的規劃主體首先就有局限,基礎設施規劃由某個部門或行業牽頭完成,往往造成物流基礎設施帶有明顯的行業和部門色彩,缺乏一定區域物流設施整體角度的考良。其次,缺乏全局的考慮。
園區規劃的類型
1、按內容性質分,有綜合物流園區規劃和專業物流園區規劃;
2、按管轄范圍分,有全國發展物流園區規劃、區域物流園區規劃、企事業單位物流園區規劃;
3、按時間分,有遠景物流園區規劃和短期物流園區規劃。

園區功能的定位
現代物流園區從大的方面講,主要具有兩大功能,即物流組織管理功能和依托物流服務的經濟開發功能。作為城市物流功能區,物流園區包括物流中心、配送中心、運輸樞紐設施、運輸組織及管理中心和物流信息中心,以及適應城市物流管理與運作需要的物流基礎設施;作為經濟功能區,其主要作用是開展滿足城市居民消費、就近生產、區域生產組織所需要的企業生產和經營活動。
物流園區的內部功能可概括為8個方面,即綜合功能、集約功能、信息交易功能、集中倉儲功能、配送加工功能、多式聯運功能、物流金融功能、輔助服務功能、停車場功能。其中,綜合功能的內容為:具有綜合各種物流方式和物流形態的作用,可以全面處理儲存、包裝、裝卸、流通加工、配送等作業方式以及不同作業方式之間的相互轉換。
園區規劃的思路

物流園區規劃應綜合考慮宏觀布局設計、基本戰略定位、組織網絡架構和營運策略設計等幾個不同的方面。除物流中心平面分區及功能規劃外,還應從如下幾個層次進行設計:
1.作業層次:如儲運作業的整合與標準化(托盤、儲運箱與容器共同化)、配送運輸作業整合(車輛共同化)、作業信息輸入整合(條碼化)、采購作業與訂單信息傳遞(EDI、EOS)等;
2.作業管理層次:如庫存管理、存貨管理(MRP、ABC分級)、營銷信息反饋(POS)與分析、出貨訂單排程、揀貨工作指派等作業的規劃管理;
3.決策支援層次:如配派車系統、配送區域規劃、物流成本分析與計費定價策略等;
4.經營管理層次:策略聯盟、聯合采購、共同配送等業者間的資源整合,可由產業垂直整合、水平整合,或不同行業間的整合方向進行,規劃和處理好水平交叉和立體交叉。
規劃的方法措施
物流市場和競爭策略研究
(1)分析中國物流行業概況(政策、資本、運作、購并);
(2)分析所規劃的物流園區在所在地第三方物流市場中可能占有的容量,及其各細分市場的容量和成長率;
(3)分析所規劃的物流園區的經營網絡、所在地及相關地區的現實和潛在的物流客戶群狀況;
(4)結合具體情況,分析和確定所規劃的物流園區在有效的物流半徑內所提供服務和產品的類型及其發展方向和潛力;
(5)分析和確定所規劃的物流園區的客戶能力、運作成本及對進駐企業的整合價值;
(6)結合所規劃的物流園區優勢和物流市場競爭情況,分析并確定所規劃的物流園區未來可能的業務目標;
(7)評估所規劃的物流園區潛在的商業風險:業務風險,技術風險,財務風險和資源風險,及其相應對策。
戰略分析
(1)分析和評估所規劃的物流園區工程完工后的戰略和競爭實力(SWOT)即:優勢、劣勢、機會、威脅;
(2)價值貢獻和運作能力。
體系設計
(1)運輸體系規劃;
(2)物流系統的銜接與配合;
(3)物流功能、業務流程與信息系統的整合;
(4)進駐企業與物流中心的合作競爭;
(5)信息系統規劃。x